——与教育教学反思一道成长
徐晓辉
站在工作岗位的第十二个年头里,回首教育教学历练中的点点滴滴,我见证了自己成长的足迹。语文教师,面临知识庞杂、能力多样而学科地位尴的处境;而班主任工作,事无巨细,劳心费神,责任重大而又辛苦寂寞:两副担子集于一身,其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。记得海尔总裁张瑞敏有句话说得好:“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。”是的,十年的实践中,有汗水,有探索,有懵懂,有进步,“向名师学习,与名师同行”,伴我成长,让我在教育教学路上不断实践着……
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《学会生存》中指出: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,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。可见,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,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、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。因为,产生教师生命力的是教师自身,惟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。
一、教学反思:授之以“欲、鱼、渔、愉”
古人云,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,道理显而易见。这句话运用在教学中,我
要说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,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,营造愉悦的氛围,从而促成文化的熏陶、感悟和升华。”这才是理想而现代的语文课堂。
记得某次期末统考前,按照学校教学的统一安排,每个教研组要派人上一节“期末复习研讨课”,很荣幸地我接下此任务。说实话,临近期末,本来就千头万绪,整天忙茫然。刚开始时,心里的确很忙乱,理不出头绪;但在同组老师的鼓励下,尤其是在姜丹的倾心指导下,在孙中正老师无私的资源共享下,我开始构思、设计、制作课件、反复修改、不断充实……PPT由最初的10页完善到最后的31页,终于初具规模了。
我的课题是“小说阅读——典型题目的解答技巧”。正式上课时,首先,我以学生近期做过的文本为例,汇总了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,并幽默地称之为“学生的原创性错误”, 以幻灯片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。学生看到这些,当然很兴奋,甚至有些受宠若惊(这就是“授之以欲”) ……然后,我让学生从错误中发现症结,并形成理论性的结论,让对应的学生直观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,反之铭记就是答此类题的要点(“授之以鱼”) ……再次,把个性概况、总结、归纳为共性的东西,明示这类题的得答题思路和注意事项,让每个学生重点掌握(“授之以渔”) ……最后,再适当练习巩固。总之,一节课下来,思路清晰,内容充实,重难点突出,深广度适宜,学生感觉很“解渴”,听课领导和老师也给予了好评,基本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(“授之以愉”),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。
课后,我及时写下了教学反思,将走过这一过程的内心感受记录了下来,印象最深的是:语文教学,一定要有“钻研”和“反思”的精神,要努力达到自己的高度,尽力挖掘应有的深度。这是这节课我给自己总结的励志之语。
二、教育反思:把爱给予你“讨厌”的学生
反思性教学“帮助教师从冲动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”,“以审慎的意志方式
行动”,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。而反思性教育,则能提醒教师从茫然的班级管理中静下心来,另眼看个案,换位思考,得一个意想不到的双赢结果。
班级学生层次、素质参差不齐,个性不一,有时真得很难始终以平静心来面对他们的种种“意外”,尤其对年轻的班主任而言。但只要经常反思,向其他老师学习、交流,我们便会发现,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,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。如果你一味情绪化地看待学生,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开始,实际上已宣告结束了。在班级管理方面,我要特别感谢学生处得各位老师,尤其是兢兢业业的邹老师。
2012届的班里有名男生,是高一下学期转来的。刚来时,资质不错,成绩占中上等,在老师心目中是个很有潜质的学生。但上了高二之后,这名男生就莫名其妙地厌学。以画画为由(他本身是艺术生)常常请假;班级例行检查作业,他经常不能完成;常规检测,他会作答的地方屈指可数;综合考试,排名急剧下滑……总之,该生自身的情况,前后大相径庭。我反复找他谈话、沟通家长,可以说“软硬兼施”,但收效甚微,真是恨铁不成钢呀!到了这学期,我竟然发现该生还处上了女朋友,而且对文化课更加不以为意……气急败坏的我马上“电告”其家长,恨不得用“短平快”的方式一刀切,将其推置视野和心灵之外。但后来,和其他老师的谈话,我意外地得知了这个孩子及家长难以启齿的痛处。“痛”(自己的冲动和简单化的判断)定思“痛”(学生的尴尬和家长的矛盾),善莫大焉。
经过教育反思,我终于悟出:当你用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将学生逼到墙角时,他可能连转身的空间都被剥夺了,这是教育的悲哀;当你退一步,从益友的角度,以良师的高度来走近学生时,他可能会摘下所有的面具,真情告白,这才是教育的初衷和真谛。
爱学生,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,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,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。事实上,当学生对你说悄悄话的时候,你的教育就真的成功了。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,而且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;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,更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、活泼、主动的发展;教育不仅仅是评比时的数据、汇报时的总结,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、共创的人生体验。
哈佛大学三百五十年校庆时,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,校长回答,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,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;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,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。
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:“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,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成为名师”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。让我们都来重视反思、做反思型教师吧。只有反思才能发现新的问题;只有反思才能拥有新的方法,只有反思才能开创新的天地。反思是我们拓宽教育教学事业宽度和长度的最佳选择。
最后,我想说:我反思,我成长!与大家共勉。
2015.4